河南、江蘇等試點省份政策加碼,工業企業能源成本飆升30%?產能擴張卻因“用電超容"被罰款?綠電消納率不足50%成減排瓶頸?一套系統如何讓能耗、碳排、電費“三降"?
1. 多能協同難
光伏、儲能、充電樁等設備分散管理,數據孤島導致調度延遲,綠電利用率不足60%,峰谷價差紅利“吃不到"。
2. 擴容成本高
變壓器增容審批周期長、費用超百萬,突發性生產用電易觸發超容罰款,年損失超千萬案例頻現。
3. 碳排管控虛
手工填報碳數據誤差超20%,碳盤查報告難達國際標準,出口貿易面臨綠色壁壘。
1. 智能預測調度——讓綠電“發多少用多少"
• 通過AI算法預測未來72小時光伏發電與負荷需求,動態調節儲能充放電,某重工企業實現綠電消納率從52%提升至89%。
• 支持“電價敏感模式",自動執行峰谷套利,浙江某園區年省電費超200萬元。
2. 柔性擴容——省下百萬增容費
• 在變壓器滿載時,儲能系統30秒內響應放電,避免緊急擴容投入。河南某電池廠借此減少超容罰款80%,產能提升22%。
3. 碳排透明化——一鍵生成合規報告
• 自動采集產線、車間級碳排數據,生成符合ISO14064標準的月度/年度報告,上海某車企憑此通過歐盟碳關稅審核。
4. 虛擬電廠“躺賺"——閑置資源變收益
• 聚合分布式光伏、儲能參與電網需求響應,河南高速266個服務區年增收超50萬元。
某重型裝備制造集團
· 挑戰:18MW分布式光伏并網困難,運維人力成本年增300萬。
· 方案:部署EMS3.0實現三地電站統一調度,接入182個智能監測點。
· 成效:運維效率提升40%,綠電自發自用率85%,年獲碳交易收益120萬元。